近日,紫光集團重整,智路建廣聯合體中標的新聞備受熱議,我們來看看能大手筆接手紫光集團的投資者究竟實際情況如何?
從經驗和過往業績上來看,智路資本和建廣資產過去六年來控股了半導體上下游從IP、設計、IDM、制造、軟件、封測、材料等近20家大型企業,其控股公司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規模上都是國內最大的,其營業額和利潤也高于紫光集團芯片板塊的所有公司相加之和。在投后管理上,在智路建廣完成收購之后,其控股企業如聯合科技、瑞能半導體、瑞士富巴、安世半導體、AAMI等均實現營收利潤大幅成長或扭虧為盈,這正是紫光集團所急需的管理整合能力。智路建廣的投資回報、控股的企業業績、運營能力、管理水平顯然是確定的事實。
智路建廣與普遍的基金參股型投資,不參與公司管理的模式不同,主要是控股并深度參與公司運營管理,實質上其控股企業在其管理下已經形成了隱形的產業集團,是一條產業投資+產業運營的高效的雙輪驅動模式。投資可以使其布局更廣、產業鏈更完善,產業運營可以使其扎得更深更長遠。
智路建廣團隊核心成員,有的個人擁有超過40年全球領先半導體公司的高層管理經驗,有的在美國最大存儲芯片企業美光科技,荷蘭恩智浦、德國西門子、德國英飛凌等一線半導體產業公司工作經驗,有的擁有安盛羅森寶集團、麥肯錫、KKR、美林證券等一線投行、咨詢公司、PE公司高管和科技研究經驗。過去六年來,智路建廣聯合體不少成功的并購整合案例正是得益于這樣一支全球視野的專業團隊的精耕細作。這樣由行業專業人士構成的股東顯然更加有利于紫光集團未來的長期發展。
另外,智路建廣聯合體通過已控股的近二十家半導體企業、融信產業聯盟的龍頭企業、國際合作伙伴,將會為紫光集團對接客戶資源、供應鏈資源和金融資源。過去各半導體企業的經營事實已經證明了在智路建廣投資后,通過資源對接等一系列擴大市場、增產提效、整合資源的手段,無論是在國內還是海外企業業績均大幅提升。
綜上,智路建廣聯合體都是最適合接盤紫光集團的機構。在紫光集團重組管理人、債權人及各種第三方機構監督下選出的中標方智路建廣聯合體,也是所有投標方中估值最高,給債權人償債率最高,付出現金最多、投后方案最完善的機構,同時保證了大量國有銀行的國有資產不會因紫光集團早前的經營不善或其他經濟問題造成更多流失。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